海之源健康科普:小心!别让血管成了"垃圾场"

2018-09-03 00:00:00 104

  入秋了,很多人有“贴秋膘”进补的习惯,殊不知秋燥缺水,加之大鱼大肉盲目进补,很可能导致血液粘稠,从而加重各类疾病。高血压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应注意。

  血液粘稠在医学上又称为血稠,民间也有“污血”的说法。血液在流经血管时,会留下一些“垃圾”,如果不及时清理,日积月累,阻力增加,血液流速会变慢,流通不畅,渐渐变成血液粘稠。 通常人到30岁血管就会开始堵塞,一旦血液过于粘稠,血管成了“垃圾场”,势必对身体造成不利。

血液粘稠配图

  血液粘稠有哪些危害?

  血液粘稠又被称为“万病之源”。主要危害体现在以下几点:

  一、影响器官营养供给

  血液具有输送营养和氧气的作用。血液粘稠度越高,血液流动的速度会越慢,从而影响到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营养供应。

  二、不利代谢产物排出

  血液流动性差,在导致机体组织缺血、缺氧的同时也很难将组织器官代谢的“垃圾”及时通过血液运输出去,从而造成酸性代谢产物的堆积,反过来更加重血液粘度,恶性循环。

  三、促使血栓、栓塞形成

  血液粘稠度高,大量的脂质沉积于血管内壁,很容易形成血栓,长期发展就有可能诱发心绞痛,心肌梗死,中风等疾病。如果血栓微小,只致癌小的血管,会出现小块组织缺血;如果血栓较大,且又出现在很重要的部位,如心脏动脉、脑动脉,就可能引发心肌梗塞、脑梗塞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
血液粘稠度高,促使血栓、栓塞形成

  血液粘稠度高,促使血栓、栓塞形成

  四、增加心脏负荷

  血液粘稠,血流在血管中的流动阻力也会相应增加,这势必会增加心室射血的负荷,长期下来会对心脏造成损伤,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。此外,高血压的形成因素中,血液粘稠也是一大推手。

  五、导致病情加重

  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肺心病、糖尿病、血液病、休克、烧伤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血液粘稠度增高,而血液粘度增高,心脑肾肺等重要器官供血供氧不足,反之更使病情加重且诱发各种并发症。

  血液粘稠造成血管堵塞,从而加重病情

血液粘稠造成血管堵塞,从而加重病情

  血液粘稠的症状有哪些?

  血液粘稠身体通常会释放以下五大信号:

  1、晨起头晕,午餐犯困,晚饭后清醒。

  2、口唇发紫,运动、劳累后胸闷气短。

  3、视力突然模糊,阵发性看不清东西。

  4、肥胖,下蹲时胸闷气短,呼吸不顺。

  5、四肢麻木、皮肤温度偏低、局部水肿。

  血液粘稠需要如何清理?

  清理血液“垃圾”,要注意以下五点:

  1、饮食要均衡:清淡为主,多吃果蔬,少吃高脂食物,避免肥胖。

  2、运动要适量:太极、散步、广场舞,每次运动控制1小时以内。

  3、生活要健康:避免吸烟、饮酒、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。

  4、作息要规律:早睡早起不熬夜,睡前勿长时间玩手机、电脑。

  5、情绪要稳定:要控制情绪,不大喜大悲。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。

  别让血管成了“垃圾场”,保护血管,防止血液粘稠,从小事做起,从现在做起。

  以上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